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24 -> 闽宁情更长 山海共潮生 -> 融媒
闽宁情更长·“宁”视闽江 | 筼筜湖:蝶变三十年
2025-10-10 20:29:18   
2025-10-10 20:29:18    来源:宁夏日报客户端

  


  金秋十月好景致。当塞上江南的秋风带着劲爽吹动落叶时,鹭岛厦门的阳光依旧和暖温润。

  信步筼筜湖,碧蓝的湖水、苍翠的红树林、洁白的白鹭、火红的三角梅相映成趣,犹如一幅色彩明亮的油画——举目远眺是蔚蓝的海,环顾四周是怡人的景。

筼筜湖风景如画。

  前来观光游玩的人们不会想到,30年前的筼筜湖完全是另一个“模样”。

  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。20世纪70年代以前,筼筜湖还是筼筜港,与海相通。那些年,入夜后的筼筜港渔船灯火闪烁,形成当时的厦门一景——“筼筜渔火”。到上世纪70年代,筑堤围湖,向海要地,筼筜从海港变成内湖,水域面积缩减到1.6平方公里。

  20世纪80年代初期,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拉开序幕,厦门城区在筼筜湖南北两岸快速发展,工业区和居住区成片开发,筼筜湖承受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,37平方公里汇水区内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长年累月直排入湖,导致筼筜湖区生态恶化,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品质。

  不堪重负的筼筜湖,成了厦门可持续发展的一块“绊脚石”,群众的不满日渐高涨。

  1984年,筼筜湖治理工作启动。治理的头几年由于治理工作复杂、未形成合力等问题,收效甚微。

  1988年3月,时任厦门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创造性提出“依法治湖、截污处理、清淤筑岸、搞活水体、美化环境”20字方针,拉开了筼筜湖综合治理的序幕。

筼筜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白鹭在此栖息。

筼筜湖如今已成为厦门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  通过高位推动、精准施策、系统治理、久久为功,30年间,经过先后五期大规模整治,曾经的“臭水湖”变身“城市绿肺”。

  如今,筼筜湖区水质显著改善,水体复氧能力增强,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。近年来,共发现63种游泳动物;湖心岛等处种植秋茄、白骨壤、红海榄等品种红树植物约2.6万平方米,实现湖区生态景观和防汛固堤有机统一;设立白鹭自然保护小区,累计发现98种的鸟类在此栖息繁衍,湖区已成为繁华市中心的城市湿地公园和白鹭保护区。

  从水体黑臭、鸟类绝迹、鱼虾死亡,到湖水清澈、鸟鸣清脆、环境宜人,筼筜湖成功“逆袭”,成为“城市会客厅”。

  时光荏苒,鹭岛蝶变。

  对历史负责,对城市负责,对人民负责——以实践讲述深情的热爱,用改变写下发展的注脚。

  曾经消失在城市变迁中的“筼筜渔火”,以另一种更加亮丽的身姿精彩呈现。“筼筜夜色”成了耀眼的厦门新景,吸引着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休闲。筼筜湖片区已成为厦门标志性的行政、金融、商贸、旅游、居住中心。

  筼筜湖综合治理,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之一。

  从筼筜湖综合治理出发,30多年来,厦门积极推进“海域、流域、全域”生态保护修复,探索出一条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、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,绘就了一幅美丽中国的“厦门画卷”。(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马越 王晓龙 文/图/视频)

【编辑】:张静
【责任编辑】:邹炜新